图片名称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2022年度质量年度报告附件2



附件3

中职社团活动与文明风采大赛双驱育人模式

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典型案例

 

人的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职业教育是通过促进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德技并修,成就出彩人生。根据实际情况与自身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构建学生社团活动文明风采大赛双驱育人模式,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养,深化内涵建设,实现协同教育功效最大化。

一、成果研究和改革基础

(一) 问题的提出

学生综合素质遭遇现实困境。中职学校规模迅猛发展,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弱,且因乡村教学资源局限,80%以上不完全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平台缺乏活力。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艺术类课程大纲有效衔接度,校园文化生活开发挖掘等因素,致使培育平台发展不足,培植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养的氛围不浓,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中职学校的吸引力,留生成为每期开学一项重要工作。文明风采大赛临时应战致使后继乏力。2004年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创办十三五期间,真正纳入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德育实践工作,文明风采大赛成为衡量中职学校内涵重要指标,临时应战、因赛而赛的弊端逐渐显现。

研究和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需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职业院校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鼓励职业院 校学生努力学习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培养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的重心。

2)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践途径需要。在第二课堂活动基础上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设计好社团的教育机制,组织好社团的特色活动,发挥其教育功效,促进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中职文明风采大赛持续推进的需要。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从内容上关注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从形式上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规律,是中职德育工作机制的创新,是内涵建设重要指标。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四级赛事,是中职学生出彩的重要窗口。

2.可行性

1)学校高度重视。随着学校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全面建成,省卓越院校建设的成功启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

2)研究基础坚实。十二五期间,已进行湖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 《农村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的建构与研究》,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论文《职教新干线视角下的第二课堂》发表,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团队成员均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从事过课题研究,具备了改革与研究的能力水平。

3)实践保障有力。依托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活动、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技能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多种德育形式,多彩德育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水平。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研究和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实困境。

2.中职学生社团活动驱动力不足。

3.文明风采大赛临时应战、因赛而赛致使后继乏力。

相关项目立项情况

1.20162月,校本课题《构建中职社团活动与文明风采大赛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立项,20172月结题。

2.20173月,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职社团活动与文明风采大赛双驱育人模式探究正式立项,20206月结题。

二、成果的研究和改革实践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研究方法:本成果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为主探究方法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6.2-2017.2),《构建中职社团活动与文明风采大赛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立项校本课题,开展研究与实践;

第二阶段(2017.3-2020.6),省教改项目研究,2017湖南省教改项目《中职社团活动与文明风采大赛双驱育人模式探究》成功立项并进行实践研究,20206月完成项目验收。

第三阶段(2020-2021年),项目成果应用与推广。

教育教学方案

1.拓延学习领域,丰富第二课堂开设内容

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育人理念影响下,以第一课堂为主要阵地,拓延学习领域,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根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设置项目。为学生提供多向性发展途径,构筑广泛的学生基础。

2.建设培育平台,激发社团活动供给驱动效能

1规范管理,优化评价。明确组织体系,校团委是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监督建立管理制度,制定《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办法》,规范日常管理,促进社团健康发展,增加学生社团数量、种类,提高社团的运作效率加大经费投入,学校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的时间、场地设施和师资指导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优化评价体系将学生社团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学校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管理中。将学生参与社团的过程与成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并明确文明风采竞赛为社团活动和建设成果的重要出口

2)因生增建,丰富活动。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志向组建社团数量、类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基础上,增强或组建了广播站、摄影社、舞蹈队、书画社、篮球队等社团。

3)因师优化,加强指导。学校选派有专长责任心的或学生喜爱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同时,社团也邀请多名社会知名人士和专业人士辅导学生社团提升社团的吸引力和培育水平。

4)因赛定团,焕发活力根据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项目设置增加社团以大赛项目作为社团的近期目标,以兴趣为引领,为社团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培育综合素养社团项目成为文明风采参赛项目的供给基地,激发社团活力。

3.聚焦展示窗口,发挥文明风采大赛需求驱动效力

有目标才会动力,有成果才会有激情。聚焦成果展示窗口。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逐渐形成了校、市、省、国家四级赛事,各级赛事都成为了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成果展示的窗口。参与学生有了出彩的机会,赛项需求驱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参与热情。发挥需求驱动效力。文明风采赛项设置变化,直接驱动了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项目的开展。如2019年取消了职业生涯规划,特色项目,新增优秀案例遴选。2020年,因抗击新冠疫情,新增抖音短视频、红歌比赛赛项,而取消朗读者和才艺展示项目。大赛奖励作为激励手段,引领示范,推广运用成功经验,扩大效力,更好地激发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发挥社团的凝聚力、战斗力实现社团育人

  • 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2016.2-2017.2,立项校本课题,开展研究与实践;

第二阶段(2017.2-2020.6,省教改项目《中职社团活动与文明风采大赛双驱育人模式探究》实践研究。

准备阶段(20172— 3)

分解课题研究目标,确立子课题;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课题组成员进行开题讨论,统一认识,确定任务,明确分工;提出可行性方案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论著、实验报告等资料。

研究阶段(20173—20203) 

聘请课题研究顾问,培训课题组成员,选送研究人员外出学习考察课题组根据实际调整研究思路,系统化安排; 确立子课题,对中职生社团活动开展及文明风采组织参赛的现状调查对探索结果进行实践论证,形成阶段性理论和实践成果;课题组例会,从横向纵向把握各项研究相互关系;

综合理论和实践论证结果,构建社团与文明风采活动与实践育人的方法、途径和对策框架邀请专家评议、指导,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论文、出版专著等 

总结阶段(20204-6)

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撰写研究报告;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20206月完成项目验收。

第三阶段(2020-2021年),项目成果转化,运用于我校实践

取得的理论成果

典型案例2个:文明风采融入五彩,让中职学生人人出彩获省级三奖,《社团活动与文明风采双驱育人实践探究》获株洲市二等奖。撰写了两个课题的结题报告。四篇论文《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现状调查研究》《文明风采撑起中职生发展的一片天》《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育人模式的探究》

实践成效

中职社团活动与文明风采大赛双驱育人模式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渐构建,取得了显著成效。

1.学生参与越来越积极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活动项目由最初的体育健身类兴趣爱好类两个模块,发展为技能竞赛类、文明风采类、陶瓷工艺类、财经商贸类、机械技术类、文化艺术类、体育运动类、创新创业类等八大模块近40个项目。内容涉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多方面,成为校园文化重要的内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多向性发展途径。

近五年来,受益学生达12000余人,在校生参与人数超过90%赛事开展形式多样,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理解奋斗的内涵,树立人生自信积极开展征文大赛、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摄影比赛、校园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合唱比赛、校园歌手大赛、陶瓷成型大赛、陶瓷彩绘比赛、工笔画大赛、平面设计大赛、舞蹈技能大赛、钢琴比赛等校园主题活动月月有技能竞赛,年年有技能节。学生参与面不断扩大,年参与率超过5000人次。优秀成果对接文明风采大赛和技能竞赛赛项,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学校吸引力不断增强,留生工作已成为历史。

2.学生社团越来越活跃

学生广泛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焕发了新的活力,优秀社团呈百花争鸣景象学生社团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现在的16个。青年志愿者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舞蹈社团更是创造了经典。陶艺社、校足球队、篮球队成为了后起之秀。

 

 

 

       

 

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017年开始,参与中国醴陵花炮博览会、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暨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及全市各类志愿服务。1000余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6000人天,服务对象数十万人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连续两年被评为醴陵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

 

校陶艺社的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大量的陶瓷绘画和陶瓷书法类陶艺作品,参加了各类行业比赛与评比,同时定期对外举办陶瓷作品展销陈雯、乔春燕、刘展等学生陶瓷作品销售火爆,价格达1000元以上,学生既锻炼了技能又创造了财富职业认同感得到大幅度提升

 

 

 

 

 

校园足球俱乐部联赛已成为学校固定赛事,为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添上了精彩的一笔。校足球队一跃成为醴陵高中足球霸主,并先后两次参加株洲市市长杯比赛获得第三、第四名的好成绩,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兴趣激发斗志,从篮球社中选拔十二名优秀社员组建陶瓷烟花男子篮球队,先后参加了三届株洲市中职生文明风采男子篮球赛,从一只小组弱队成长为株洲市赛冠军和湖南省第九名。

 

学校舞蹈队编排的《渌水瓷韵》《五彩瓷经》节目先后作为湖南省文明风采竞赛表彰大会的现场展示节目,参与2017年湖南省欢乐潇湘株洲表演中国(湖南)陶瓷博览会文艺节目演出。

 

 

3.活动成果越来越精彩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为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建设成果的重要展示窗2017年以来,共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213个,获奖学生500余人(含集体项目)。社团培育平台作用突显,涌现一大批优秀的社团集体和个人。如第十五届(2019 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中,陶艺社23位成员获得省市级奖项32个。成建制班级合唱和体育类竞赛男子篮球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2020年分别获得省级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彭威等表现优异的同学也成为高职院校单招、特招抢手货在为学校带来声誉的同时更让自己赢得了出彩的机会。

 

 

 

 

 

学校的声誉更加响亮从第九届到第十三届连续五届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第十届获得全国卓越组织奖,第十四届获湖南省优秀组织奖2017校团委被评为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2019年获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建制班合唱优秀组织奖、体育类竞赛精神文明奖,2020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我在抗疫中成长文明风采德育实践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

三、成果的特色和创新

成果的特色

1.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人的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本成果通过构建双驱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拓延第二课学习领域,构建学生社团活动文明风采大赛供给与需求双驱育人模式,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养,深化内涵建设,实现协同教育功效最大化。

3.彰显活动育人特色。从第二课堂、社团到文明风采大赛,以各类活动为主要载体,人人参与,渗透育人元素,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成果的创新之处

1.育人理念创新。中职社团活动与文明风采大赛双驱育人模式探索与研究,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文明风采大赛为研究对象构建中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同时,为中职学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2.实践举措创新。双驱育人模式,其拓展第二课堂学习领域,激发社团供给驱动效能,文明风采窗口发挥需求驱动效力,循环作用,协同效应螺旋上升,形成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良性态势,最终实现中职学生素质教育功效最大化。真正实现了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宗旨。

3.育人机制创新。构建双驱协同育人模式培育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破解了发展核心素养的现实困境,改变了社团难以为继,文明风采临时应战的局面。学生出彩的机会更为广阔。学校内涵品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日益提高,社会影响力更为强大。

社会反响

1.社团活跃度显著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普遍提升。

以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每学期实施30多个项目,参与学生达90%,为社团活动提供了广泛的学生基础,社团活动度大大提高。

2.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文明风采舞台出彩。

近几年来,有近500名学生在文明风采比赛活动中出彩,参与学生学生达5000余名。

3.育人模式极具推广价值,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双驱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特点,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学校屡次获得省市优秀组织奖,青年志愿者服务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舞蹈社团创造了经典,陶艺社、校足球队、篮球队崛起。多篇新闻在各级媒体报道。学校影响力不断攀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四、成果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之处

坚持校本研究。研究成果扎根于学校实际,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

运用行动研究。结合现有成果,采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扩大研究面,让更多的中职生受益。

 

 

 

附件4

弘扬陶瓷传统文化,培育产业时代新人

——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

 

一、背景与案例描述

历史悠久。醴陵是中国八大陶瓷产区之一,制瓷历史悠久,自汉代开始制陶,宋、元即产青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素有瓷城美誉。公1905年(光绪31年),清政府官员熊希龄(后任民国总理),先后在醴陵创设湖南瓷业学堂湖南瓷业公司、建官窑。声名显赫。1908年,醴陵创烧了独具特色的釉下五彩瓷。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的釉下五彩瓷获得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新中国成立后,醴瓷又以其高品质成为毛主席专用瓷、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人民大会堂用瓷,享有红色官窑国瓷的美誉。

醴瓷的诞生发明和创新发展,集中了醴陵人的聪明智慧,更体现了醴陵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精益求精的性格和与其融汇形成的独特陶瓷文化。2006年开始,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对接产业,开设陶瓷工艺专业,培养了3000余名中级陶瓷技术人才,助推陶瓷产业经济发展。同时,我校也非常注重对醴陵陶瓷文化传承和发扬。学校通过将陶瓷文化融入校园人文景观,创办《醴瓷》杂志,编写陶瓷文化校本教材,开设陶瓷文化大讲坛等方式方法,以及组织师生积极参加陶瓷文化的推广与服务,培育在校师生做陶瓷文化的传递者、传承者与传播者,积极推动了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工作过程

(一)做陶瓷文化的传递者

1.将陶瓷文化融入校园人文景观。校园景观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一所美丽的校园里,一组优秀的校园景观往往能凝聚良好的文化氛围,成为一个校园的文化景点。为了将陶瓷文化融入校园,学校在校园主要位置设置了熊希龄、文俊铎、吴寿祺林家湖等陶瓷名人及传统陶瓷生产的文化雕像。当学子置身校园,瞻仰座座文化巨人的雕像,无形中被大师的精神所感染,先贤们用无声的语言从灵魂深处教育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沿着先辈的足迹探索学习。这无声的教育如雨润无声般胜过一切。

2.将陶瓷文化融入学校日常工作。在办学中,学校非常重视醴陵陶瓷文化的挖掘和推广。以展示醴陵陶瓷风采,萃集醴陵陶瓷信息,弘传醴陵陶瓷文化,推进醴陵陶瓷发展为出发点,创办了《醴瓷》。《醴瓷》的创办为反映陶瓷产业发展之状,反映陶瓷学术研究之便,展示陶瓷职教形象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助推醴陵陶瓷产业与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将陶瓷文化融入学校核心文化。在校史的编撰中,学校注重对陶瓷文化的追本溯源。学校将公元1905年创办的陶瓷瓷业学堂视为起源;将历代陶瓷名人、工艺大师、醴陵陶瓷的发展与变迁写入校史。在校徽的设计中,学校采用了陶瓷烟花有机艺术变形,以凤凰与窑火为花纹组成瓷器图标,让师生铭记自己是一名陶瓷人,让师生牢记醴陵陶瓷在新中国建国初期那段凤凰涅,浴火重生的历史,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陶瓷人在传统工艺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凤凰精神陶瓷文化的结合,让每一个陶职人铭记醴陵陶瓷发展的兴衰,让每一个陶职人都视醴陵陶瓷的发展为己任。

(二)培育陶瓷文化的传承者

1.将陶瓷文化融入学生课堂。20209月,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和我校共同培养的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五年制大专班开班,招录了应届初中生100名。五年制大专班加强了中高职贯通培养,加快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了高职优质资源,将高职的陶瓷文化课堂引入到中职,提高了教学质量,致力培养高素质陶瓷专业人才。学校还为大专班学员搭建了拜师学艺平台,15名学生拜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劲松、熊晖门下。大师的心手相传,让学生通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进一步感受陶瓷的魅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增进非陶瓷专业学生对陶瓷文化的了解,学校由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丁佳富老师牵头,组织编撰了校本教材《陶瓷文化》,着重介绍了醴陵陶瓷,特别是釉下五彩瓷的发展历史和工艺特征。此外,学校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开设陶瓷大讲坛,为非陶瓷专业的学生讲述醴陵陶瓷的发展与特色,启发学生对陶瓷文化的理解。讲坛中还有全国陶瓷大师李日铭教授的讲述自己的陶瓷创作心得体会;更有华联集团许君奇董事长登台讲述自己从一名普通员工到董事长历程,华联集团如何从乡镇瓷厂发展到年销售额达10亿元龙头企业的励志教育。通过校本学习和陶瓷大咖讲座让每一个陶职在校的学生都能知陶瓷之发展,更能体会到陶瓷文化的内涵,根植并筑牢每个陶瓷人的心中梦想。

2.将陶瓷文化融入学生活动。作为株洲市社科普基地、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术传承基地,学校定期对外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学生充当陶艺小老师对外推广醴陵陶瓷文化,成为学校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的靓丽风景。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是学校传统学生活动,民国年间的湖湘著名醴籍学者傅熊湘用四字联句形式写成的《瓷经》,以通俗艺文、朗朗上口的语言,全面总结出醴陵陶瓷工艺的秘诀。于是,学校在诵读《瓷经》的基础上,采用优美的音乐及多样性的表演形式,编排出《渌水瓷韵》节目,形成独特的舞台演出效果。它也成为了我校传统经典演绎陶瓷文化节目,先后登上了湖南省中职生文明竞赛颁奖晚会、湖南省欢乐潇湘株洲表演、中国(湖南)陶瓷博览会文艺节目演出等舞台。《渌水瓷韵》节目的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醴陵陶瓷文化,在各级各类演出活动中起到了对陶瓷文化的推介作用,启发了观众对陶瓷文化的感受,获得一致好评。学校在校内举行漉水芳菲优秀毕业生代表书画作品展,展出书画、陶瓷作品共计两百余件,有周树、黄龙、黄彦清、荣仲等2000届毕业生,也有刘瑞雪、兰紫薇、陈雯等2019届毕业生,跨度20年的校友们应邀参展,对于全校师生来说,是一场面对面心灵之旅的美术讲座,更是一场极具内涵的艺术交流会。

 

3.将陶瓷文化融入学生生活。学校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上注重陶瓷元素融入。在教室的走道,学校布置了名家名作品的相关介绍;在校园的主道上,树立了我校独有的陶瓷路牌;参照享誉全球的巴拿马器型制作了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宣传载体;并规划设计了一条长达100米的陶瓷文化墙。每学期开展一次陶瓷专业师生作品展销,师生作品通过惜瓷馆走向市场,走向瓷博会,反响强烈,全校师生积极选购,宣扬了陶瓷文化,也用市场来检测师生的技能水平;三是至少要参加一个类别技能竞赛或项目课题研究。学生处处与陶瓷文化结缘,陶瓷文化也已经深深浸润在学生的心中。

(三)当陶瓷文化的传播者

1.做陶瓷文化传播的引导者。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醴陵陶瓷,学校在陶瓷实训的基础上,创办了大汉陶瓷艺术馆。大汉陶艺馆共设有拉坯机80台和电窑炉一座,具有产学和体验为一体的功能。每年,学校都会和市教育局共同组织中小学生免费参与陶瓷体验活动。在醴陵瓷博会期间,作为陶艺体验馆,免费对外界开放。同时,大汉陶瓷体验馆也以商业化模式面向社会开放。大汉陶瓷体验馆开放至今,已接待近十万人次的参观体验,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到陶瓷创作中来,感受到醴陵陶瓷的独特魅力。

2.做陶瓷文化传播的交流者。随着醴陵瓷的不断推广,影响力的增大,一大批外籍友人来到醴陵探寻和感受陶瓷的魅力。学校陶瓷专业以陶瓷文化为桥梁,先后接待了阿尔及利亚、孟加拉、中非等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来校参与陶瓷体验互动活动。在接待外籍人士的活动中,陶瓷专业的学生们纷纷担任小老师的角色,热情地讲述醴陵陶瓷文化,细致地教授陶瓷制作的技艺。看着国际友人们的一丝不苟的认真学习劲以及对醴陵陶瓷的深厚兴趣,同学们纷纷表示对自己是一名陶瓷人的自豪,对自己家乡拥有的陶瓷文化的自豪,对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自豪。

 

 

  1. 做陶瓷文化传播的志愿者。参与陶瓷文化宣传的志愿服务是每一个陶瓷人的己任。在陶瓷文化的熏陶下,学校青年学生积极参加传播陶瓷文化的青年志愿者服务。迄今为止,在醴陵举办的五届中国陶瓷博会上,学校共有1000多名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醴陵陶瓷文化盛会中一道靓丽的景色。

 

 

三、工作成效

2015年元月,醴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我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传承基地201610月,株洲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株洲市教育局授予我校:株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基地201612月,株洲市教育局授予我校: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2018年我校被评为醴陵市科普教育基地。2020年被中共株洲市委宣传部、株洲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株洲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206月被醴陵市委、市政府评委“2019年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先进单位

学校成为湖南省商务厅指定承担陶瓷对外培训的学校。2018年,丁佳富、蔡超等老师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援非专家,远赴塞拉利昂开展陶瓷培训,传播陶瓷文化。

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原创陶瓷作品大赛14人次获奖、技能大赛8人次获奖、文明风采大赛38人次获奖。学生在企业的满意率,由过去的87%提高到100%。学生自创、自销,通过瓷博会、三创节、淘陶集等平台共展销作品6000余件,作品售价从几十到上千元。目前,已有3名学徒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开设了陶瓷创作工作室。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整体提升,45名学徒有34名升入湖南工艺美院等高职院校,11名进入陶瓷企业,并成长为各岗位骨干,实现升学有路,就业有门

 

 

 

1.学生部分获奖情况统计表

时间

获奖内容

获奖等级

授奖部门

2018

湖南省女陶艺家原创作品大赛,1名同学获铜奖

省级

湖南省女陶艺家协会

湖南省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学生手工类(陶瓷)作品11人次获奖,其中4人获一等奖

省级

湖南省教育厅

2019

株洲市文明风采大赛,学生手工类(陶瓷)作品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5

市级

株洲市教育局

2020

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学生厨房陶瓷液体盒项目获株洲市一等奖

市级

株洲市教育局

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学生厨房陶瓷液体盒项目获湖南省三等奖

省级

湖南省教育厅

株洲市技能天下陶瓷成型工(手工拉坯)比赛,学生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

市级

株洲市委、市政府

贺岁牛瓷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学生获优胜奖3个。

省级

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等

2021

株洲市文明风采大赛,学生获1个二等奖

市级

株洲市教育局

 

四、反思

构建校企联动育人机制:在陶瓷文化育人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有限。学校要在工作中通过构建校企联动育人机制,让更多的企业人士和文化人士能够走入校园,参与到陶瓷文化育人活动中来,有利于学校借助社会力量和更多新方式、方法来增强育人功效。

培育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老一辈陶瓷人在醴瓷的发展中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精益求精的性格、包容进取的气质,这与新时代工匠精神实质相契合。学校在推动文化育人的同时,如何让陶瓷人的工匠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在更多的师生心中生根发芽,更好的达到树匠心、育匠人的功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附件5.           

以赛促学 以学促行 以行促效

——职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案例

 

一、活动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素养已逐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必备素养数字素养是信息素养延续和深化是信息化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态度是新时期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对于职校的学生尤为重要。

202111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指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在此大背景下,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陶职通过参加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师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学习将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实际行动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具有数字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数字型学生,促进师生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落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政策

二、活动目标

综上,我们总结了以赛促学以学促行以行促效的循环实践目标。借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之春风,可持续发展的提升职校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以赛促学师生积极参加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在备赛过程中,促进师生数字化学习;

以学促行数字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数字教育动起来动中学,学中研,研中用,举一反三提升数字化技能;

以行促效。通过实际行动,共享数字化成果,丰富数字化素养,树立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三、活动实施

(一)课上实行思政助力,丰富数字素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一辩证思维对战疫时期的其他课程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00后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等典型特征,积极探索以思政助力为核心的设计课程大道无形,将思政教育与设计实践教育融合,形成合力共融的新课堂

以陶职师生参加第二十二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标志设计为例。在新冠疫情来袭的特殊时期因事而化,把设计的小课堂同抗击疫情的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设计实践内容与战疫结合起来,将砥砺前行疫情防控标志设计作为设计主题内容,在课中渗透抗疫精神教学

在抗击新冠疫情这场特殊战役,互联网成为我们的重要载体。多种形式的在线教学,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时而进他们在战疫中读懂了大爱无疆,领悟了众志成城,认识了中国力量不仅只有身披白大褂的白衣天使们,还有无数的志愿者、社区服务人员、运送抗疫物资的司机等也默默地奋战在防控前线将他们定为设计对象,为他们量身设计一个统一、可识别的标志,通过特殊标志让大家更多的关注到他们,提高执行抗疫任务的效率,使更多的战疫精神被知晓、被挖掘让设计实践活动立体化

深入分析战疫时期环境特点,以参加第二十二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为契机,举行了一系列《留下战时期的特殊记忆》活动,砥砺前行疫情防控标志设计选拔活动便是其中之一。在活动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学生作品,如:《全民抗疫,命运与共》《青山一道同风雨大爱无疆齐抗疫》《时有我需我必前行》等,因势而新下,设计实践方法真正用起来了。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政助力下,学生的数字素养内涵得以丰润。

(二)课余践行社会实践,提升数字素养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课余社会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导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以真实设计项目实践为驱动,推进学习走实走深,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

以陶职师生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数字化创意作品《美丽的新树设计的温度新树村视觉LOGO设计和新树村乡村视觉设计实践活动微视频为例。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的大背景下,师生应新树村村委之邀,贯彻落实真情融于设计,设计传递温度的实践理念,结合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需求以设计为导向的专业创作目标,利用课余时间在醴陵市新树村开启长达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新树村进行LOGO视觉设计,用专业力量为建设美丽新树村出谋划策。在新树村这片美丽的土壤上,尽情的挥发着自己的光和热,用设计的力量,为乡村振兴交上了属于我们的满意答卷。

通过扎根实地、走访调研、对话交流及网络数字资源收集,对设计素材进行识别、组织与数字信息分析,根据判断信息的相关性确定了设计定位美丽的新树 设计的温度依据定位,进行设计构思探讨后,运用平面设计及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常用软件,图形、文字、色彩图像视频等多方面进行设计与制作的数字艺术创设并将设计合理应用进行数字艺术推广最后,以信息化的交流形式进行数字成果展示。整个设计实践过程完成后,学生数字技能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数字素养大幅提升,有效地树立了学生服务地方的意识。

   

四、活动成效

(一)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夯实数字专业技能

以赛促学 以学促行 以行促效实践目标,在课上实行思政助力与课社会实践活动双重合力的锻炼之下,学生的数字专业技能得以夯实。2021年我校共推选了21件学生优秀电脑艺术作品参加株洲市第二十二届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2022年共选送26件学生优秀电脑艺术作品参加株洲市第二十三届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参赛的人数不断增多,作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内容的覆盖越来越广,学生对信息素养实践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数字专业的技能也不断精进。

(二)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共享数字活动成果

在株洲市第二十二届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我校学生喜获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其中电脑艺术设计作品《全民抗疫命运与共》参加第二十二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线上展示

在株洲市第二十三届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我校学生喜获6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其中电脑艺术设计作品《美丽的新树设计的温度新树村LOGO设计》现已被推荐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获奖作品的数量增多,质量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创新的热情,同时也在学校里掀起提升数字素养的热潮,优秀作品在学校微信官微、官网、抖音等平台轮番展出,共享数字成果,传递陶职数字力量,吸引全民投身数字创作。

(三)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丰润数字精神内涵

在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之春风下,我校学生完成了抗疫设计、乡村振兴设计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系列主题课外实践活动。提升数字素养,助力疫情设计,助力乡村振兴,丰润了自身数字精神内涵,为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五、活动反思

两年多来,学校开展的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师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数字素养提升,激发了师生创新进取的热情带来了可喜的佳绩。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勇于接纳新鲜观念,敢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之后我们更应加大对数字素养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可持续发展的提升职校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为国家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数字化人才贡献陶职力量。